恶言恶语网

让孩子学音乐,选什么乐器?怎么坚持?陪娃学习10年后,我总结了这些经验

让孩子学音乐,选什么乐器?怎么坚持?陪娃学习10年后,我总结了这些经验

看点 音乐是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培养的爱好与特长。考虑到漫长的学音习年学期周期和各种乐器的特点,选什么乐器往往就难住了好些刚入门的乐选家长。在本文作者看来,什乐其实在音乐启蒙阶段,器坚最该注重的持陪是了解音乐本身。根据她10年来的娃学经验,应该先打好音乐基础,后总再考虑选择什么乐器。结经另外,让孩在漫长的学音习年音乐道路上,培养孩子对音乐的乐选热爱,以及和音乐相关的什乐生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。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东西儿童教育 (ID: eastwest_edu)


文丨逃妈 编丨May


大家好,器坚我是持陪逃妈。


早上打开电脑,正琢磨着今天写什么话题。


屏幕一角弹出逃逃乐队老师发来的“前方快照”:



这是逃逃学校里的音乐夏令营,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,一起开心地玩着音乐,感觉真好。


思绪不禁被他们带走。


我开始在电脑里翻啊翻啊,回看了很多逃逃小时候学音乐玩音乐的照片、视频。



索性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音乐吧。


正好最近也有不少家长在问,暑假孩子时间比较充裕,想学学音乐,但没啥头绪,该怎么开始,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?


以下我会穿插逃逃的经历,以及我自己的感受,给大家一些“不成熟的小建议”。


不权威也不专业,但绝对有经验有体会。毕竟逃逃学音乐10年有余了,正道、弯路、深坑浅坑,我们都已经趟过一遍。有意让孩子接触音乐的家长,看完肯定会有很大收获~


在我看来,孩子学音乐,基本分三步走:


先学音乐, 而不是乐器


说起学音乐,可能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是:“学钢琴还是小提琴,还是吉他、架子鼓?“


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有效。为啥呢?


如果你跑去问钢琴老师,他肯定会说,“当然是钢琴啊,钢琴是乐器之王。”


如果你跑去问小提琴老师,他可能也会说,“肯定是小提琴啊,小提琴是乐器皇后。“


你得找到一位没有强烈个人偏好,也没有利益相关的音乐内行人士,他才会实诚地告诉你,孩子应该先学音乐,而不是乐器。



音乐是个艺术领域,分声乐、器乐,而具体到某个乐器,只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小分支。


音乐建构一个人的艺术视野,它不仅是技能知识,更包括艺术品味、人格涵养,以及对生活的感知力。


孩子学音乐,需要带着脑袋带着心。


乐器我一会儿来谈,脱离了音乐,或者说,在没有任何音乐启蒙的基础上学乐器,它更像一门强调重复练习的“手艺活儿”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排斥练习的原因。


那音乐该怎么学呢?主要有两部分。


一是学「乐理知识」


音乐为什么好听?因为它是一组有规律的声波。


学习乐理知识,就是去学习这个“规律”。它包括很多基础概念:音符、节拍、音色、调性、速度、强弱、和声…


  • 这些东东之间有什么关系?


  • 为什么音符这样排列就好听,那样就不好听?


  • 为什么这样组合听起来很欢乐,那样就很悲伤?


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,就是细致感受音乐、培养乐感的过程。


我打个比方。有些曲子是3拍的(比如“生日歌”),有些曲子是4拍的(比如“玛丽有只小羊羔”),但无论3拍还是4拍,都是由一拍一拍组成的呀,那到底怎么区分几拍为一组,该在哪儿切割呢?


美国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里,老师会引导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去拍手,或者在简单乐器上打拍子,用耳朵听、用心感受、用脑袋分析,它的重音在哪儿,循环点在哪儿。


当孩子系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后,音乐就不再是随机、无序、“凭感觉”的玄乎之物了。


因为他知道,所听到的每一种感觉,背后都有科学道理,都代表了某种有规律的排列。


之后如果要学乐器,开始练习具体曲目时,孩子也能分析和总结曲子的规律性,能理解到:


  • 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节奏?


  • 为什么是这样的跨度?


  • 为什么要表现这样的强弱?


这样的练习和演奏才是有逻辑有思考的,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苦练。


二是学「音乐文化知识」


简单讲就是多听经典音乐、了解音乐名师名作,相当于音乐的通识学习。


美国小学音乐课也包含了这部分,比如这本老师的教案书《What Your First Grader Needs to Know(一年级孩子应该知道些什么)》,音乐部分就有莫扎特的故事、芭蕾舞剧“胡桃夹子”等内容:



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音乐风格。装潢浮华的巴洛克时代,它的音乐,肯定与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时代,有不一样的色彩。


不同际遇的音乐家也有不同的音乐风格。流浪他乡的肖邦,和一生为宫廷演奏的巴赫;穷困窘迫的舒伯特,和家底丰厚的门德尔松,他们的作品,肯定有不一样的情感。


多听经典的作品,多了解这些背景知识,不但丰富孩子的音乐常识,也为后面如果要进一步学习乐器打下基础。


因为孩子就能理解到,为什么弹奏贝多芬的曲目时,要有夸张的强弱对比,情绪饱满;而弹奏莫扎特的曲目,永远需要舒缓、愉悦、轻快。


我个人觉得,完成第一步,孩子就已经具备非常不错的音乐素养了,他有足够的知识去欣赏音乐,听音乐会,看音乐剧,应付学校里的音乐/乐理考试,也绰绰有余。


这时,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不错的兴趣,那咱们可以往下走到第二步。


深入学习一门乐器


谈到学乐器,我家更是经验十足了。


这是目前家里的乐器,管乐、弦乐、打击乐都凑齐了~



为啥搞出这么多?以前跟大家聊过「来龙去脉」:


一开始逃逃学的是钢琴;


后来准备参加学校的乐队,就学了单簧管,因为乐队演奏一般用不上钢琴,偶尔用得上也只需要一把,名额太有限;


结果,乐队选拔测试时,老师觉得逃逃在节奏感上很有优势,两眼放光地跟他说“You need to do percussion!Now!”就好像打击乐在召唤他一样,于是又学了打击乐;


打击乐的种类就多了,照片上的架子鼓、马林巴琴、非洲鼓都属于打击乐的门类。


尤克里里和吉他呢,倒主要是我和逃爸在玩。


当然,我家情况比较特殊,我和逃爸本身就很喜欢音乐,家里也有好几位走专业路线的同辈,比如我妹妹,逃逃的小姨,就是小提琴专业的,所以家里音乐氛围一直比较浓。


一般来讲,没必要搞出那么一大堆,又费马达又费电的,还是尽量去选择和孩子匹配的乐器就好。


给大家列个“简单粗暴”的选择清单:


• 音感特别好的孩子,比如唱歌唱得很准,听歌还能听出别人跑调的,选拉奏类的弦乐,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


• 节奏感特别好的孩子,一听音乐就摇头晃脑,晃的还特别到位的那种,选打击乐类


• 身强体壮,肺活量十足的,选管乐,小号、长号、圆号、萨克斯、单簧管、双簧管


• 哪方面都很平均,但希望将来在音乐道路上走得远一点儿的,选钢琴


• 哪方面都很平均,也不想花太多时间,只想陶冶下情操,增加乐趣的,选尤克里里,非洲鼓


• 如果孩子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乐器,比如吉他、贝斯什么的,可以直接选。


不过家长要明白一点,无论学哪个乐器,都有枯燥的练习部分,是孩子需要去克服的。有音乐基础要好很多,但也不能完全消除练习的枯燥感。


因为很多时候就是练「肌肉记忆」。跟体育运动类似,只不过它是练大动作,乐器是练小动作而已。


我自己练尤克里里时就很有体会,明明知道哪个和弦该按哪些地方,但手指就是不听使唤,转换时总慢了半拍,得反反复复练才行。



不过,练习乐器虽然艰苦,也是孩子收获最多的。


其他科目的学习,包括我们刚才所说的第一步,乐理、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,都比较靠脑袋,聪明、悟性高的孩子,肯定会学得快一些。


乐器练习没有捷径,没有取巧,就是实打实的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。像爬山,你总得一步一步爬上去。多爬一百米,见到的风景就有所不同,就看你是否愿意为了看更好的风景,而克服眼前的困难。


我现在都记得,逃逃小时候练钢琴,有个大跨度的地方对他的小手来说特别难,反反复复练了很久。



后来他跟我说,“妈妈,你知道吗?练第二遍不一定比第一遍好,练第十遍也不一定比第一遍好,但练到第一百遍,就肯定比第一遍好。”


我觉得这样的感悟是蛮可贵的。


当然,每个孩子个性不同,一开始兴致勃勃,没俩月就打死不愿碰,喊练琴就要引发亲子关系危机的娃也是有的,这种情况我觉得也没必要非得坚持。沉没成本不是成本。就像刚才所说的,培养音乐素养,也不一定需要练乐器的。


另外,不同的乐器难度差别也很大,小提琴、钢琴之类,你基本上要做好“和孩子拉锯、战斗、备足速效救心丸”的心理准备;简单的,尤克里里、非洲鼓这些,就要轻松很多,不太容易引发家庭矛盾。


寻找机会

去演奏给更多人听


当孩子掌握一门乐器,能演奏一些曲目后,有两个方向可以走:


考级,一来给自己动力和成就感,二来拿到的证书将来可能也有用;加入或组建某个乐队,和同伴一起学一起玩,演奏给更多人听


逃逃走的是第二个方向,我觉得是一个更长久的方向。


考级的道路比较寂寞,但有同伴一起的“众乐乐”就不同了,你不好好练,会影响整个乐队的演奏质量,乐队总监要找你,指挥要找你,同伴要找你,所有人都盯着你~


这时家长可以躺平了,因为有一群人帮你“推娃”。


当然,这种感受也跟美国学校的音乐教育路线有关。这边的学校里有管乐队、弦乐队、爵士乐队等等,平时的活动非常多,孩子有很多选择。



我听说现在国内很多中学里也有乐队,家长可以提前打听一下,还可以“倒推”该给孩子选什么乐器。


其实“乐队”不一定很大,拉上三五好友,自己也能组建。


  • 如果孩子学的是钢琴,找个学别的乐器的小伙伴,就能成个小组合;


  • 如果孩子学的是尤克里里,找个非洲鼓的伙伴一块,就可以出去表演拉风了;


  • 如果孩子学的是小提琴,那再找几把提琴,就能组成弦乐二重奏、三重奏、四重奏…


总之,我们说play music,就还是要play,和更多的人一起玩,寻找更多演奏的机会,就更能一直保持水平和兴趣。


音乐的妙处


聊了半天,大家估计都看累了。最后说个轻松的。


上周我家出去旅行,目的地是一个叫getaway的“酒店”,长这样:



小木屋里厨卫日用俱全,不过真就是名副其实的getaway,没有网络,也没有手机信号。


我们带了两样东西,琴和棋,一把尤克里里,一副国际象棋。



除了游山玩水,其余时间,要不对垒烧烧脑,要不弹唱放放松。感觉真的很getaway很治愈。


尤其到了夜晚,静谧的星空下,伴着风声蟋蟀声,我们续续弹,轻轻唱。逃逃突然感慨,啊,原来音乐是生活必备技能啊。


可不是么?所以,如果你问我,孩子学音乐有什么用?


考级?升学?培养音乐素养、艺术品味?开发右脑、提高专注力、培养韧性?


这些统统都有,但不是最根本的。


音乐和我们很近,是断掉一切现代科技,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美好的东西。


忘了哪位大师说过的:


Music is life. That’s why our hearts have beats.

音乐就是生活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心跳节奏。


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(ID:eastwest_edu):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,用心带娃,用心观察。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、素质教育心得、国内教育实践,为3-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、专业、国际化的教育指引。



关注外滩教育

发现优质教育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恶言恶语网 » 让孩子学音乐,选什么乐器?怎么坚持?陪娃学习10年后,我总结了这些经验